新型CO2排放计算器面世 助力海上贸易可持续发展
“CO2排放计算器“ 的开发,会对亚太地区可持续海上贸易举措提供帮助,目前为政府机构提供了精确的CO2排放数据。此工具还将有助于政府出台政策降低海上贸易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
亚太经合组合(APEC)2015年年初推出了这款计算工具,这使得亚太和北美地区的船主和港口管理员能够运用此工具计算港口间货物运输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APEC此项为期两年的项目负责人是加拿大交通部的高级经济师Angelina Ermakov。此计算工具上线之后,APEC成员国的港务局或运输物流公司将可以实现对港口货物的CO2排放量的测量,该工具为港口和运输整个系统的绩效计算提供了重要数据。
海运成为CO2排放量的增长之源
跨太平洋的海上贸易排放是全球航运排放总量的很大一部分。据商务日报估算,每月从亚洲到北美各港口的二十尺集装箱数量超过1000万。
集装箱运输是CO2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并且总量在持续增长。据总部位于伦敦的国际海事组织估算,2009年国际海运的CO2排放占总排放量的2.7%(合8.7亿吨)。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国际海事组织预测到2050年,该比重将上升至18%。
APEC着力治理CO2排放,
2013年1月份,APEC交通工作组和能源工作组联合开展了一个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使APEC 能够为其成员国提供一个严谨科学的工具,以帮助他们减少海洋运输船舶的CO2排放量。2011年,APEC经济体承诺到2035年将总能耗减少45%。此计算工具在已有CO2计算工具的基础上,测算水平有所提高,旨在通过每段航程的使用燃料数据测算,并根据船只的种类及到航的港口情况计算CO2排放。
虽然计算公式很复杂,但是工具使用起来还是非常便利的。此工具可以从网上下载,港口员工、政府政策制定部门和学术研究人员不受正式训练就能够轻松使用。
2013年该工具面世以来,该项目汇集了APEC范围内的多方努力,在项目中,加拿大交通署与中国交通部专家,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门与美国政策与国际事务办公室合作。中国宁波港和加拿大太子港的管理人员为港口运行提供了技术咨询支持。
此外,从顶级的海运行业专家和操作人员获得建议和支持,对于达成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项目中的海运行业发展起始较早,这使得APEC成员国家的专家团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确保此计算工具能够轻松为商业运营人员所用。操作运行人员可以直观讲解港务局和船主是如何管理海上贸易,以帮助我们确保该计算工具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具备使用价值。
代表APEC经济体的专家团队和来自竞标成功的加拿大公司全球空间技术公司(GSTS公司)的专家共同着手寻找一个方法,来精确地测量跨太平洋航线上的排放量。
现有的海运排放计算公式不够精确,因为他们忽略了船只需要经过数站才能完成装卸货物的事实,整段航程需要经过数个港口,这种现象在跨太平洋航线中很常见。
港务局、船主和船舶操作员,这3个利益相关方对此项举措的成功非常关键。如果此排放计算器能够满足他们的数据需求,将最终帮助海运航线向更高效的运行模式发展。
每一个潜在使用群体都希望确保海洋运输尽可能高效。例如,船主想要探究怎样组合载货量和站点才能使燃料消耗最小化。港务局希望向他们的物流公司客户提供可信赖的排放数据以提高竞争力,同时提高当地空气质量。
公海“博弈论”
构建该计算工具,APEC交通工作组和能源工作组与GSTS公司配合,由加拿大交通部门提供项目监督,共同开发了这个方法,计算货物和港口的碳排放,构建在线使用工具和应用,使用从卫星跟踪记录数据获取的信息(例如实际航行距离和实际速度),所有远洋轮船都配备有转调器,将真实的航行数据传送到卫星。
计算排放的关键原则,来源于应用在交通行业确定同一资源不同使用者成本的“博弈论”,例如机场着陆费用的计算。对于这个项目,也应用了类似的原理,将船只中的每个标准箱在整个航程上产生的CO2排放量进行分解,这些船只是在跨太平洋航线上的港口间进行往来的。这种以每个标准箱为单位的计算方法使得APEC项目的成果独具一格,具有开创性,海运行业首次拥有了能够精准计算每批货物和每个港口排放量的方法。
这款计算工具在2015年2月份经过完善后最终完成。与Windows兼容的应用软件会提示用户输入10英尺集装箱倍数的货物总量、货物运输往来的港口以及航程中的实际燃料足迹或燃料消耗。
降低集装箱移动的燃料成本
此计算工具建立了一个APEC认可的分配CO2排放量标准的检查程序,这对于亚太地区来说具有商业价值。
如果这种计算方法能被广泛采纳,既能够使物流公司吸引到客户,这些客户是希望寻找高效且有环境责任心的服务供应商的,同时又能通过减少高耗能船只的运动来帮助港口城市提高空气质量。
通过这些精准的、公开可用的数据,APEC经济体能够发展更加绿色的供应链条并减少区域能耗,这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少的排放,提高和改善了APEC范围内的贸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