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业要带头成为供给侧改革的践行者
时间: 2017-03-13 来源:中国建材报 作者:曾蕴瑶
去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国务院针对行业陆续出台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如国办34号文《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地区和行业协会也具体落实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各项工作,推出了多项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严禁新增产能,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等措施强力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以及价格手段等。
两会期间,《中国建材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请他谈谈从玻璃行业出发,谈谈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是如何践行供给侧改革的。
王刚认为,从效果看,国家化解产能的目标任务虽完成,但有些过剩行业的产能仍是净增。从整体的产能利用情况来看,国家化解产能有了一定的阶段性效果,但从一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来看,化解产能过剩效果仍不明显。
他以玻璃行业为例:“去年全国玻璃行业总体呈现‘价涨量增、成本提高、效益好转、复产较快’等特征,整体状态超出了年初的预期。这主要是与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房地产行业的新变化以及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以及近年来需求端改善与供给端的调整有关。2016年全国玻璃的在产产能增加了7.79%。浮法玻璃生产线从2014年的337条增加到2016年357条,产能利用率从75.70%下降到了73.26%,出现了‘产能越去越多’的怪象。”
过去一年,随着房地产业发展的降速,汽车行业景气度的提升,产品出口量的增加,企业环保成本的加大,材料行业的供需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行业的短暂性回暖,让一部分过剩产能延缓了退出的时间,甚至也助长了一部分退出产能死灰复燃的侥幸心理。
王刚向记者介绍玻璃行业的现状:目前国内的平板玻璃总量过剩,主要集中在建筑用普通浮法玻璃严重过剩,多数产品附加值低,仍处在价值链低端和从属地位。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国内产能明显不足,这一方面归因于前期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应用不足,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占行业总量也不足10%,国内企业提前布局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端产品线对资金、技术、设备要求更高,企业跟进换代升级的成本也被推高,导致部分高端汽车玻璃、高速列车和飞机用超硬玻璃、硼硅酸盐防火玻璃、电子工业用超薄玻璃等还需要进口。
基于当前我国工业材料的现状,王刚呼吁材料工业要带头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践行者,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企业家要转变观念。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企业家们的一些固有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尤其是材料工业,未来的发展不能再依靠规模、依靠体量,而应该把发展的动力和潜力聚焦在创新上,通过生产工艺技术的创新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产品功能、应用领域的创新开拓发展新的空间。发展眼光要向外,把自己的细分领域做专做精,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利用政策和大数据引导行业良性竞争。材料工业是国家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消耗领域,产能过剩已经造成了国家资源严重消耗和浪费。国家政府主管部门要继续完善把牢行业的门槛,通过政策引导、大数据指导实现行业的供需平衡,维护材料工业有序、良性发展。只有行业有序良性发展,产品的价格才会回归价值,优质企业才能有条件进行功能性、新领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推动全成本基准线试点。对于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包括环保成本、人员成本、安全生产成本、税收与政府管理成本等相关成本的基础数据库,并制订出相应的成本基准线,并进一步计算企业的全部成本,为淘汰落后产能提供基础数据。对于这些成本未达到基准线的企业,要进行深入分析,以明确其原因,避免因某些企业在这些成本方面的优势而将一些优质企业淘汰出去。
四、削减企业政策性负担。从实地调研看,地方政府都具有保护当地企业的冲动,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GDP与税收;其次,如果企业破产,还将带来人员安置等诸多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是地方政府保护地方企业的主要动机。因此,应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人员安置实现社会化统筹;在GDP考核中,由于化解过剩产能而减少的GDP部分,不再作为其考核指标。
五、加大新产品研发和功能型产品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出台更新鼓励性新产品指导目录,对于行业进行创新研发的,财政部门进行政策支持,对于技术改造生产高端玻璃产品的,税收进行政策支持。
近年来,金晶集团坚持以项目为载体,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环保、安全等性能的差异化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企业的提质增效。
一方面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练好内功,实现产业升级。对现有的玻璃生产线进行差异化和功能性的定位,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首先是加大差异化产品比重,放大超白玻璃、颜色玻璃、太阳能专用玻璃、在线镀膜玻璃等优质功能浮法玻璃产品的产能。其次是丰富产品差异化品种,重点提升超厚板、薄板、超白超大板的产销量。再次是拉长延伸产业链,在玻璃板块致力于中国建筑节能产品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化工板块让纯碱稳产高产的同时开发小苏打及其洗涤剂系列产品,提高深加工率和高附加值产品比率。最后是充分利用颜色玻璃国内一线品牌优势,陆续开发出了金茶、灰茶、F绿、金晶灰、水晶灰的6大系列颜色玻璃,通过小品种多规格竞价,提升了产品的毛利率。把优势产品不断放大,形成金晶的独特竞争优势,练好内功降低成本,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支持。
另一方面以新项目促进结构调整,实现企业提质增效。金晶始终关注全社会“住”的健康、“行”的健康、“吃”的健康,把持续提升人类生命质量作为企业使命。金晶玻璃拥有在线镀膜和离线镀膜两种工艺,可以生产单银、双银、三银最全的产品系列以及各类阳光膜产品。节能玻璃已连续两年实现产量和销量的翻番。不仅为绿色建筑、被动房等节能建筑生产节能门窗玻璃,还为家电、高铁、轮船、汽车等生产配套产品。
王刚表示:“近年来,凭借超白玻璃、节能玻璃、纯碱等优势产品,根据金晶‘多元并举、产业升级’的战略规划,有针对性地建设了多个重大项目,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金晶始终坚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定企业发展方向,依据企业战略规划定建设项目,今年同样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已经决定将一部分玻璃的过剩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一个国家,迈出跨国经营的步伐。我们始终相信,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新时期、新常态、新经济,只有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必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