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马骏:MPA有望今年起监测绿色信贷指标

时间: 2017-04-09    来源: 财新网    

 

      “现在宏观审慎评估框架(MPA)评估银行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方面的支持力度,今后也会将绿色金融纳入考核,具体奖惩做法有待研究。” 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
  4月7日,马骏在“2017杜克国际论坛”期间作出以上表述。他指出《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已经提到,探索将绿色信贷纳入MPA,这一点可能在今年落地。
  这一政策背景是,从2015年起,国务院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要求,2016年8月,七部委发布《指导意见》,谈及若干落实细则。
  马骏介绍了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三个目标:一是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二是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即“让污染项目融资难、融资贵”;三是强化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偏好。
  马骏选取了十个方面解读细则。比如提出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马骏表示,过去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但是很多项目在初期需要绿色股权融资,因此,可以设立多种形式的绿色发展基金,包括国家级的、地方政府支持的和民间及外资基金。
  另外,政府部门或第三方组织也可以通过财政贴息、提供担保机制,来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对绿色贷款贴息,可以大大提高财政资金调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杠杆高达20倍-30倍。”马骏表示,相比之下,目前节能环保财政支出中大量采用对企业直接补贴的方式,反而杠杆率低、容易滋生腐败。
  值得注意的是,用再贷款支持绿色金融已经被写入《指导意见》。未来再贷款和类似央行工具(如PSL,即抵押补充贷款)可以支持绿色金融,可以考虑让绿色债券成为MLF(中期借贷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让绿色信贷成为PSL的合格抵押品。“不过现在仍需要解决如何评估银行绿色表现的问题。”马骏说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2016年迅速崛起的绿色债券市场。这类债券于2015年在国内的发行规模还是零,经过2016年的爆发性增长,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绿色债券可以有效解决资源错配的问题。”马骏表示,银行的平均负债期限不到两年,而绿色项目(如地铁轻轨、污水和固废处理)的还款期起码要一二十年,因此绿色债券非常适合中长期、有稳定现金流的绿色项目。
  马骏对财新记者表示,绿色债券增速固然很快,但是规模只占全国债券发行量的20%,未来还有很大空间。另外,要提高机构投资者,比如提供保险公司或基金公司对绿色债券的偏好,这样将会为发行成本降低几个基点,利于绿债发行。
  马骏还解释了几项建议性制度,包括建立强制性绿色保险制度、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发展绿色指数相关产品。
  以发展绿色指数为例,马骏提出,这类指数及相关投资产品可以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到绿色企业,以降低其融资成本。因此,他建议开发更多的绿色指数,鼓励资产管理机构开发多样化的绿色投资产品,包括公募基金、ETF、集合理财、专户理财等。
 
友情链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