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叶,美国的建筑能耗水平曾在短期内翻倍,原因就是新建建筑能耗过高,成为建筑能耗的主要增长点。而现状是,中国现在也正处于这个阶段。中国的基础化建设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房子还要不断地建。同时,技术和政策带来的种种误解,正在挑战着中国的建筑能耗水平线。中国的建筑能耗处于上升的开端,中国的建筑节能应该走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技术路线,要避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发展模式,则有可能避免此趋势。
这主要是我们使用建筑的模式不同,营造室内环境的理念不同,建筑提供的服务水平也有一定差异。从今后发展看,我国要发展一条和发达国家不同的建筑节能道路,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建筑服务水平的需求的前提下,不使得运行能耗出现大的增长,北方城镇供热能耗还要大幅度降低。
但是,目前绿色建筑在中国建筑市场推广并不顺利,仍以政府强制推广为主。主要原因是在政策指导、激励与补贴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并不愿意增加建造成本。在中国控制能耗总量的背景下,建筑节能的目的是保持实际能源消耗量不增长,而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总量和单位面积实际的消耗量是最主要的目标。但从实际情况看,近年来除了北方采暖的单位面积能耗在下降,其他各项用能例如公共建筑、农村住宅等能耗都在持续上升。
在保证我国各部门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未来建筑能耗最多也不能超过社会总能耗的25%,即10亿吨标准煤以内,这一用能总量不包括安装在建筑物本身的可再生能源。这样,我国今后10年内可以承受的建筑运行总能耗的增长幅度不能超过20%,考虑到目前建筑总量的持续飞速增长,能否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将是严峻的挑战。当前在技术、产业、推广上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认清楚前面这件实事,结果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方法,导致一些节能“示范建筑”的实际运行能耗反而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
依靠科技,找到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途径,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同时实现较低的建筑实际运行能耗,从而缓解城市发展与能源供应的巨大矛盾,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中国建筑节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