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深圳市深云村第五标段工程

时间: 2012-12-18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    作者:于丹平
1.绿色施工基本理论
  建设部发布的《绿色施工导则》定义绿色施工为: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
2.绿色施工工程实践
  深圳市深云村第五标段工程是住建部第一批绿色施工试点项目。本项目由11#、12#高层住宅楼和部分地下室组成,总建筑面积64600平方米,层数34层,层高2.8米,总高度104.2米。施工中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以保证绿色施工效果。
  2.1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
  2.1.1建筑垃圾控制
  做好技术准备工作,采取优化管理模式及技术方案,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如地面采取原浆压光措施,尽可能减少地面垃圾。同时将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可回收材料:模板、木枋、废纸、塑料、金属类直接卖给有资质的废料回收单位。
  2.1.2扬尘控制
   现场配备数码相机一台,并砌筑三处扬尘检测台,进行扬尘检测,场地内不定期进行清扫,清扫时楼面采取洒水措施,控制扬尘。结构施工期内模板内木屑、碎渣的清理采用吸尘器吸尘。对易产生扬尘的垃圾、建材进行覆盖处理,同时建筑外架也采用密目式全封闭安全网。此外,采用预拌砂浆等措施,减少现场产生扬尘。
  2.1.3噪音控制
  现场配备噪音监测仪一台,编设噪音控制点2个,进行不定期噪音监测,噪音监测11组,进行了噪音源分析。根据目前主要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对其进行了噪音强弱分类(具体详见下表)。根据不同类别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避免晚上施工。
  2.1.4光污染控制
  工地照明采用大型罩式镝灯,并控制方向防止扰民,电弧焊等焊接施工进行围挡,尽可能减少光污染。
  2.1.5水污染控制
   施工现场设置三级沉淀池、隔油池、三级化粪池,安排专人清理。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深圳市环保监测站)进行生活污水、施工废水排放检测。
   2.1.6土壤保护控制
   施工现场尽量安排紧凑,施工现场及周边场地采取混凝土硬化措施,避免水土流失,其余场地全部绿化处理。化学品单独存放,化学品仓库地板采取有效防渗措施保护土壤。
  2.1.7改善工人生活条件
  每间宿舍统一配置储物柜,宿舍设置为空调房间。并配套设置食堂、浴室、卫生间和洗衣房。统一规划既方便了员工也完善了管理。
  2.1.8材料检测
  施工过程中,各种原材料不但要满足质量要求,同时还需对放射性元素和有害物质的含量加以控制,以免对人体造成侵害。
  2.2节材措施及效果
  2.2.1钢筋节材措施及效果
  钢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一般都是在钢筋加工阶段产生的,在钢筋加工过程中,采用人工方法对钢筋废料进行回收,并由材料员每月统计钢筋废料的数量和成本。通过采用统筹下料法优化钢筋下料单,充分利用钢筋加工余料和废料制作墙、柱、梁的拉钩,马凳等,从而达到钢筋节材的目地。经统计分析,本工程的钢筋材料的用量损耗率为0.9%,低于定额规定3%的要求。
  2.2.2模板节材措施及效果
  施工过程中木材可以回收利用,采用人工方法回收木材,可以继续利用的模板及方木堆放在材料堆放场地,待下一次结构支模时使用;不符合力学性能及使用性能的模板及木方堆放在专门的木材废弃物回收场地,并由材料员每月统计木材废料的数量和成本。绿色施工工作小组对模板编制排板图并进行编号,并跟踪模板使用情况,在使用过程中确保脱模剂的使用率达到95%以上,从而提高模板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模板的使用过程中采取集中制作、加工,严禁随意切割整板。在模板的拆除过程中,严禁班组随意乱撬、乱砸、随意堆放,对拆除的模板和方木按尺寸和使用功能进行分类堆码。通过以上措施,本工程竖向构件用模板周转次数为18次,水平构件模板周转11次。本工程计划需用模板28360张,实际使用模板22789张,共计节约5571张,节约率19.64%。
  2.2.3建筑废弃物进行了减量化控制
  对建筑废弃物进行了减量化控制,采取优化管理模式及技术方案,在减少垃圾排放的同时,将混凝土碎渣垃圾通过筛分、破碎等方法,用于砌体工程墙体根部的混凝土坎台浇筑等其他低强度等级构件,减少建筑垃圾外运。主体结构施工期间产生建筑废弃物488吨(其中钢筋废料48吨),平均每万平方米产生建筑废弃物75.54吨,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达到120吨。
  2.2.4施工临设节材措施及效果
  施工现场临建总建筑面积为1620.992平方米,除生活区厨房、厕所、浴室采用砌块砌筑外,其余均采用可回收利用材料搭设,可回收利用的面积为1398.925平方米,可重复使用率为86.3%。临时围挡总长度为233.6米,部分由于特殊要求外,其余均采用加厚压型钢板围挡,可重复利用长度为208米,可重复使用率为89%。
  2.3节能措施及效果
  项目部成立“节水节电管理小组”,制定《节水节电管理制度》,并对项目部人员进行节约宣传教育。加强科学管理,加强监督与检查,尽力杜绝长流水、白流水、长明灯、光线充足情况下开灯及无人情况下开灯、开电风扇、空调,以及机具空转等浪费现象。
  为掌握施工能耗第一手数据,主体施工阶段项目布置17块电表,分别监控各区域。为更好地掌握能耗数据,项目引进安装了一套“能耗实时监测管理系统”,并且大面积采用节能灯具,粘贴节约用电标志牌,提醒人走灯灭,人离机停。生活区为了禁止使用大功率电热器具,安装63A专用电流限流器。经比较,照明用电平均每月可节省约2200度。从开工至主体结构施工完毕,施工区总用电量244160度,生活区总用电量113541度,合计357701度,按万元产值和建筑面积均摊为:40度/万元产值,约8度/平方米(项目部绿色施工节能指标为11.6度/平方米)。
  2.4节水措施及效果
  深圳市是一个雨水充沛,但又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在传统的施工工艺中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很严重,为减少市政自来水在施工现场的使用量,本项目通过合理安排工序、合理选择节水设备和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及采取以下措施节约水资源,项目总用水量经统计按万元产值和建筑面积均摊为:4.0立方米/万元产值,0.6立方米/平方米,完成项目绿色施工节水目标。
  2.4.1生活区:
  为杜绝浪费和节约水资源,并避免长流水的现象发生,本项目采取了在员工生活区洗漱池安装延时自闭节水龙头。在安装延时自闭节水龙头后,平均每天总用水量约为4立方米,同前期相比每天可节约用水约2立方米。同时还在员工生活区配置洗衣房为员工免费洗衣,既服务了员工又节约了用水,通过各项管理措施和节水措施的落实,生活区用水量日趋下降。
  2.4.2施工区
  利用本地雨水充沛的气候条件,我项目部在地下室顶板面砌筑雨水汇集区(汇水面积为6284平方米),并在地下室负一层和负二层砌筑蓄水池(容积为600立方米),收集雨水。5-10月共收集雨水约3600立方米。对收集的天然雨水进行砂滤和碳滤处理,以达到混凝土养护用水标准。所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楼层养护、地面清洗、绿化浇水、车辆清洗等。并通过项目部的严格管理和各项节水措施,节约了市政自来水在施工用水中的比例。为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将原始的水龙头浇水养护施工工艺改为在出水管口安装一个多功能节水雾化喷枪,既保证了养护的质量又达到了节水的效果。通过对雨水回收利用和项目部的各项管理措施,施工区自来水用水量大幅度降低,2008年6-10月的用水量平均值比1-5月用水量平均值降低了59%。
  2.5绿色施工节地措施
  本工程办公区、生活区用地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安排八个标段的施工单位在一起统一集中管理,平面布置合理、紧凑、经济、美观,基本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项目开始到竣工,办公、生活区用地采用一次性布置。办公区和生活区均采用三层轻钢结构活动板房,节约占地面积。对临时构筑物布置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以获取建设规模与临时占地的指标关系。

友情链接
二维码